2022-07-18 - admin
对于那些没有国际货币发行权且宏观基本面不佳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QE退出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全球金融资产组合将发生变化,全球资本市场资产配置变化继续改变全球的资金流向,美联储暗示缓和非传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虽然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债市、股市和货币市场大幅波动,但资金流出量占新兴经济体当地金融市场规模小于1%。整体上,不确定性在增加,全球经济金融进入一个新的波动阶段。
而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金融的关联性高度增加,各国经济金融相互影响,特别是目前经济政策和经济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又相互影响,增加了潜在波动的可能。全球经济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由大规模刺激政策推动的经济增长的第一个经济周期开始趋于结束。而这次由美联储预警退出就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如此大的波动出乎市场的意料。本次非常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工具繁多,可能的操作组合也相当复杂,较容易产生政策的不透明性和市场的误解,这一切都会加大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目前全球总需求疲软,各国普遍缺乏外部需求,出口和工业增长乏力,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加上消费者信心持续下降,国内居民消费继续疲软和投资不振,这一切制约了经济继续增长的空间。
二、美国开始放缓量化宽松,危机以来的货币宽松周期趋于结束5月22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暗示美联储将可能逐渐放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市场担忧美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会引发流动性紧张,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今年以来,在外部需求疲软下,新兴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也开始下滑,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降低到3%左右。同时,在发达经济体超宽货币政策的推动下,投机性国际游资规模越来越大,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冲击越来越猛烈,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骤然加大。
2011年全球债务超过40万亿美元。实施超发货币的宽松政策并没有改变失业率高企的局面。目前,在超发货币政策的刺激下,美国GDP年增长率增速为2%,日本GDP年增长率增速为2%-3%,欧元区预期增速在-0.9%至0.3%之间。其次,发达国家并不存在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条件。
发达国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完全是病急乱投医,并不能真正医好经济肌体的疾病。在这之前规定的上限是16.7万亿,致使美国债务首次突破17万亿美元,达到17.075万亿美元。
显然,宽松货币政策的这些效应的确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对于经济低迷,热切期待复苏的经济体来讲,实施这样的政策无疑是上佳的选择。众所周知,主要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已经高度服务化,传统制造业高度萎缩,高科技产业具有同构性,且市场处于饱和状态,服务业出口能力非常有限,可以说,高度服务化的产业结构已使多数发达经济体丧失了强大的出口能力,这是发达经济体对外贸易长期存在巨额赤字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的利率大都降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流动性过剩成为普遍现象,也就是说,西方国家并不差钱。自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以来,西方主要经济体依然在衰退中挣扎,经济复苏乏力。
一般来讲,创新主导的固定资本更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利杠杆,是经济走出衰退,步入复苏的重要物质技术条件,在企业具有固定资本更新需求的情况下,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可以满足企业进行固定资本更新的需求,推动固定资本投资,增加供给,实现经济增长。美国、日本、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从2007年的2.2%、2.1%和2.7%降到2008年的1.1%、-0.7%和0.7%,2009年分别又降为-2.5%、-5.4%和-4.0%。与此同时,英国10年期国债和德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也接近历史低点,分别为1.8%和1.29%。自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联邦政府一直处于举新债还旧债的状态,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在美国政府关门事件中得到突出表现。
发达经济体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并没有使充足的流动性转化为私营部门更强的投资积极性,加快经济增速,而是大量涌入新兴经济体,使得新兴经济体的通胀预期加强,资产价格上涨,压力加剧。那么,发达经济体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为什么没有产生积极的效应呢?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发达国家并不存在严重的通货紧缩,相反,存在着严重的流动性过剩。
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公司的股价2013年已累计上涨了50%。一旦发达经济体央行发起的量化宽松计划走到尽头,包括美国国债、德国国债、英国国债和日本国债在内的主权债券收益率将大幅上升,引发债券市场崩溃。
发达经济体争先恐后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向经济领域投入货币,引起国际舆论高度关注,人们不禁要问,西方国家为什么如此这般不管不顾地大量超发货币?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一、宽松货币政策及其约束条件 宽松货币政策是西方国家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当经济陷入衰退,失业率攀升时,央行通常会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比如直接发行货币,在公开市场上买债券,降低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等,一般来讲,央行在短时期里超常释放海量货币是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重要表现。现在日本政府每年财政支出半数以上依靠发行国债,财政恶化的程度在发达国家中名列第一。 摘编:发达国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完全是病急乱投医,并不能真正医好经济肌体的疾病。四是推高发展中国家的通胀和金融风险。三是使本币贬值,推动出口。再次,对收入增长缺乏信心。
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这可以鼓励外商更多地购买本国商品,从而拉动本国出口。2013年9月美国的失业率为7.2%,而青少年失业率为21%,黑人失业率为12.9%,西班牙人为9%。
发达经济体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意在推动本国货币贬值,从而提高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则被迫升值,使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出口企业相对生产成本上升,销售量大幅度下降,制造业利润急剧下降。发达经济体由2008年以前较高的增长率下降到2008年的0.8%,2009年降为-3.3%。
货币投放就是增加流动性,在较低的贷款利率条件下,货币投放量增大,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产生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发达经济体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已经走到十字路口,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
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货币贬值,理论上有助于推动出口,但是在出口潜力已经趋于枯竭的严酷现实面前,即便货币贬值也难以有效刺激出口。其三是存在较强的收入增长预期。然而借债总是要还的,债务规模的扩大不可能无止境。为了应对发达经济体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危害,各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势必会纷纷降息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竞相让本国货币贬值,其结果是导致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陷入混乱,谁都不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正当的利益,国内经济因外部贸易条件的恶化而陷入停滞。
目前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使发达经济体陷入进退两难境地: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会使股市债市楼市泡沫越吹越大,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和泡沫破灭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过去的20年日本国债平均每年以40万亿日元(约合408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
尽管一些国家把改造基础设施、发展教育和培训、推动医改、开发新能源、支持环保产业作为投资的重点,但是这些投资的规模都十分有限,形不成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有效动力,且产生效果的周期很长,不足以对整个经济向好发展产生明显影响。欧元区国家的失业状况更为严重。
股市是经济运行状态的风向标,对人们的信心有直接影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让更多的资金投向股市,令资产升值,这会增强人们对经济的信心,而信心提振有助于激活人们的投资和消费愿望,对推动经济增长有好处。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率从2007年的3.6%下降到1.9%,2009年降为-2.2%。
其二是存在创新主导的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可能。西班牙2013年第一季度总体失业人数增加到620万,失业率升至27.16%。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发达经济体出现严重失业,美国、日本、欧元区的失业率分别从2007年的4.6%、3.9%和7.1%上升到2008年的5.8%、4.0%和7.8%以及2009年的9.3%、5.0%和9.4%。意大利2012年11月的失业率为11.1%,与此同时,年龄层面在15岁至24岁之间的青年失业率高达37.1%,创下历史新高。
这种状况虽然显示出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复苏,但是复苏基础并不牢固,一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复苏势头就可能发生逆转,经济重新陷入衰退。宽松货币政策会催生股市、债市和楼市泡沫,而一旦政策出现松动,或者市场对政策的效果不再抱有希望,泡沫就会破灭,股市、楼市大跌势在必然,整个经济将陷入新一轮严重衰退。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已经投入了数万亿资金用以反危机,援助陷入危机之中的企业和金融机构。 二、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 发达经济体实施宽松政策的本意是提振经济,推动经济走向复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复苏的景象并没有出现,负面效果却非常严重。
这就是为什么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经济体投入巨额资金刺激投资却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之所在。在这种情况下,宽松货币政策无论注入多少资金都无济于事。
杨军市长调研我市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推进工作

拖欠15亿的戴威再创业:用户狂喷、天猫先急眼了?
质量为旗 成绩为帜 让每个生命都活得精彩

拖欠15亿的戴威再创业:用户狂喷、天猫先急眼了?
森林火灾扑救 确保人员安全是首位

拖欠15亿的戴威再创业:用户狂喷、天猫先急眼了?
疫情难阻为民初心 高效执行获赠锦旗

拖欠15亿的戴威再创业:用户狂喷、天猫先急眼了?
营造良性生态环境 助企业高质量发展

拖欠15亿的戴威再创业:用户狂喷、天猫先急眼了?